图片来自《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固体与分子界面是中科作用研究转化过程的最重要的原型体系之一,界面的大揭的重光激发载流子动力学是决定太阳能转化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光催化、示核光伏等典型的量效太阳能转化过程中,光激发在半导体材料中产生电子空穴对,应界移中这些激发态载流子再通过固体-分子界面转移到分子上。面超
在许多固体-分子界面,快电分子之间会形成复杂的荷转氢键网络,质子常常会在这样的中科作用氢键网络中转移。因此,大揭的重固体-分子界面的示核电荷转移常常与质子的运动耦合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量效科学家面对的应界移中是一个复杂的量子体系,不仅需要理解电子的面超动力学行为,还需要考虑其与质子的快电耦合。而在氢键网络中运动的质子,其本身的核量子效应也不能忽略,这成为相关领域内尚未解决的复杂问题。
此次,赵瑾团队与李新征团队合作,利用赵瑾课题组发展的第一性原理激发态动力学软件Hefei-NAMD,将第一性原理计算领域内两种前沿的计算方法,即“非绝热分子动力学(NAMD)”与“路径积分分子动力学(PIMD)”相结合,解决了前述难题。
CH3OH/TiO2(甲醇/二氧化钛)表面的几何构型与电子结构,图片来自中科大他们使用非绝热分子动力学来处理电子动力学部分,并用基于路径积分理论的环-聚合分子动力学(RPMD)方法来处理核量子效应。基于该方案,团队研究了CH3OH/TiO2(甲醇/二氧化钛)界面的空穴转移动力学过程,发现当吸附在二氧化钛表面的甲醇形成氢键网络,质子会在网络中频繁转移,这些质子运动具有明显的量子化行为。因此,吸附的甲醇分子对激发态空穴的捕获能力由于质子的量子化运动而显著提升,从而提升光化学反应的效率。这一结论在谭世京、王兵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实验中找到了证据。
前述研究一方面揭示了在分子-固体界面超快电荷转移过程中,氢键网络的形成与核量子效应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为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核量子动力学与电子动力学的耦合,提供了新的工具。
顶: 28127踩: 8
中科大揭示核量子效应在界面超快电荷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人参与 | 时间:2025-07-07 02:04:22
相关文章
-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鼓励中外资金融机构互惠共赢
- 雾芯科技第一季度营收17亿元,正调整业务以符合监管要求
- 马斯克“大战”ESG评级,特斯拉被评级机构区别对待?
- 从交通物流“大动脉”感知经济加快恢复“精气神”——长三角高速公路一线见闻
- 夯实金融创新“数字底座” 助推“数字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 2021年上市房企收入规模再创新高,企业间多方面表现持续分化
- 珠研院微电子研发中心启用新址,珠澳加快构建合作区微电子“产学研”生态
- 迈向科创债2.0时代 上交所正式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 跨区域流动人员检测:旅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
- 道指重挫超1100点!美股集体暴跌!发生了什么?
评论专区